当团学部门招新遇上专业的“心理测试”,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育学院,一份份“人格力量测试”结果报告正成为新生认识自我的“镜子”、部门遴选人才的“罗盘”,更引领着一次从“被动分配”到“主动匹配”的育人实践创新。
“我的核心品格优势是‘团队协作’、‘爱’和‘公正’,这让我确信调剂到自律督导部是一个正确的选择,这里能让我更好地发挥长处。”近日,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育学院2025-2026学年团学部门招新工作结束后,一名根据测评结果被调剂录取的大一新生这样说道。他口中的“核心优势”,正来自于该学院在此次招新中首次引入的“24种人格力量测试(VIA)”。

学院团委学生副书记、2023级心理学专业本科生李雨阳是此次创新举措的主要推动者。“我们希望通过专业、科学的工具,帮助同学们‘看见’自己内在的光芒,而不仅仅是依据一时的面试表现或模糊的兴趣来择岗。”他表示,招新不仅是填补空缺,更是一次重要的育人契机,旨在实现“人岗匹配”的最优化与个人发展的最大化。
在整个招新复试环节,报名者被鼓励自愿完成这份约一小时的心理测评,他们将结果带至面试现场,作为综合能力的加分参考。更值得一提的是,对于部分虽未进入首选部门但展现出独特品格优势的同学,招新工作组依据其“心理图谱”进行了精准的人性化调剂,引导他们走向更能激发其潜能的平台,确保“人人皆有舞台,优势不被埋没”。


这一创新举措,将现代心理学工具深度融入传统学生工作中,是教育学院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指引下的一次积极探索。它超越了简单的技能考察,转而关注学生内在品质与岗位特质的深度契合,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得更细致、更科学、更入心。
“教育的核心是‘看见’与‘成就’每一个学生。”教育学院团委书记孙三元表示,“我们运用VIA测试,就是要引导学生从入学之初就树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学会扬长避短,同时在团队中形成优势互补。这既是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暖心工程’,也是为我们团学组织赋能、提升整体战斗力的‘科学工程’。”
从红色血脉中汲取精神力量,在时代浪潮中创新育人模式。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育学院此番将科学测评与团学建设相结合的实践,不仅为高校学生工作的精细化、科学化提供了新思路,更生动诠释了其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使命与担当。
撰稿:孙三元 李雨阳
一审:郭雨婷;二审:张志新;三审:朱承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