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的辅导员,我始终铭记“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的校训,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初心。十二载春秋,我深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构筑了“以红色基因铸魂”“以实践创新启智”“以科研探索赋能”“以文化传承润心”的“四维协同”育人路径,在与青年学子同频共振的“双向奔赴”中,助力学生成长为新时代有为青年。
红色铸魂:行走的思政课,点亮青春信仰之光
政治引领是辅导员工作的生命线,做好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引领、价值观引领、生涯发展引领,是党和国家赋予辅导员的重大责任。一师是一所满载红色基因的学校,那些历经岁月洗礼的建筑,如城南书院旧址、第八班教室,以及毛泽东、蔡和森等先辈在一师求学和探寻真理的故事,深深地叩击着我的心灵,它们也是我开展政治引领的重要载体。我打破思政课堂壁垒,创新性地打造了“行走的思政课”,带领学生深入城南书院旧址、第八班教室等红色地标,查阅史料,挖掘校友革命事迹,以还原历史的方式让一师的红色故事直击学生灵魂。同时组织学生成立“丽泽涛声宣讲团”,将他们从红色场馆和史料中汲取的知识转化成文字,打磨成“微思政课”,融入主题班会、学生公寓、周边社区,全年宣讲120余堂,覆盖校内外2000余人次。让红色基因在沉浸式体验中生根发芽。学生动情反馈:“每上一堂课都是一次精神洗礼!”
实践启智:校社共建搭台,锻造知行合一的“硬核本领”
实践是检验真知的标准,青年大学生的培养应实现“课堂与社会”“理论与实践”的双结合。针对师范生的特点,结合我院教育技术、学前、心理学、教育学的学科特色,我与周边社区共同搭建了“校社共建”平台。对接社区需求,围绕“文化传播”“心理健康”“劳动教育”“美育”等主题,系统打造了“书香社区”阅读推广活动、“阳光心理进社区”关爱行动、“红色文化劳动”课堂和“自然美育”第二课堂等品牌实践项目,全年共开展各类公益课堂和社会服务活动200余次。学生在服务社区儿童的过程中,锤炼了语言表达、教学设计、问题解决等核心能力,充分发挥了教院学子的师范特长,展现了一师学子在服务社会、传播一师红色文化中的先锋作用,同时在实践中厚植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师范情怀。参与实践项目的同学表示,实践舞台让他们从“纸上谈兵”走向“沙场点兵”,帮助他们练就担当重任的“宽肩膀”。
科研赋能:师生共研共进,激发创新思维之火
教师必须坚持终身学习,才能在育人路上常有源头活水。入职以来我坚持一线课堂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持续学习,将自身学科背景与大学生培养实践相结合,和学生一起围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思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精神传播等主题上开展了一系列课题研究。为提升青年大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我指导学生将实践项目转化为科研项目,其中多项目获得大学生创新创研训练项目的省级立项。在课题调研过程中,指导学生撰写的“大学生劳动教育素养”和“社会学视角下乡村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参与度调查”两项调研报告分别获得“第十五届”挑战杯湖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省赛二等奖和第三届湖南省高校大学生“健心践行”暑假社会实践调研报告二等奖,且被地方学校采纳应用,实现了科研服务社会、反哺教育的闭环。这一荣誉不仅是对成果本身的肯定,同时大幅提升了学生学习的获得感、成就感,以及既往向前的自信和勇气。在指导学生科研创新的同时,我也在积极推动自身学术能力进阶,在职期间完成了博士学习并成功获得教育博士学位,主持并完成了1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教育部人文课题,以及多项省级课题的研究工作,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出版著作1部。以科研的深度拓展育人的广度和精度,确保始终与青年大学生同向同行,共研共进。
文化润心:传承创新并举,厚植自信自强之基
文化是育人的深厚土壤,筑牢学生文化自信根基是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政治引领的重要责任。为进一步引导青年大学生深刻体悟“文化”的内涵,我在所带班级内部推行“流动图书”活动,通过品读经典,与学生共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以此为基在班级内开展读书分享会、经典诵读会,所带班级获评校级“书香班级”。同时借助“校社共建”平台,组织学生在社区开设了“传统剪纸”“红色文化绘本阅读”等志愿服务项目,由青年大学生担任小老师,带领社区广大青少年儿童共同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方面帮助青年大学生在品读文化的同时体味文化,另外一方面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的传播。该项目深受社区青少年儿童和家长的欢迎。学生也在参与完这些项目后感慨“当我站在台上给小学生讲述中国的传统文化和革命故事时,‘文化’这一概念在我脑海中具象化了,为自己的国家有如此伟大文化感到自豪。”
辅导员工作是一场温暖的双向奔赴。我与学生同向同行,在红色铸魂中坚定信仰,在实践砺能中锤炼本领,在科研探索中启迪智慧,在文化浸润中涵养品格。未来,我将继续扎根育人沃土,与青春同行,在双向奔赴中书写立德树人的新篇章,为培养更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